11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上的心理学(2016)文化与心理基础”高端论坛在国学馆226教室顺利召开。王利明副校长、郭岩副司长、马国华副主任、陈立鹏主任、张厚粲教授、傅小兰研究员、王延中教授以及多位国内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传播学相关领域专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领域的资深研究者受邀出席本次论坛。
“一带一路”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仅是沿线国家、地区在经济和发展方面的合作与共赢战略,也是沿线不同文明、文化之间和谐对话和民心相通的和平友好工程。会议以“一带一路”的历史性机遇为契机,为发挥心理学及交叉学科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智库作用,借发展文化心理学之浪潮推动中国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同时希望就心理学及交叉学科如何助推”一带一路“展开前瞻性和引领性的意见交锋与思想碰撞。
论坛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基础,来自北京大学的韩世辉教授以“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与脑”为主题,介绍了在“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的文化下心理加工和脑区活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怎样共享文化知识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文化心理学和文化神经科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张积家教授介绍了民族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民族心理学研究要正确处理的十种关系。香港中文大学的赵志裕教授从科学发展的地域和文化版图视角解析了一带一路上的知识流动。
第二部分为“一带一路”的心理基础,来自菲律宾的cristina教授介绍了如何从和平心理学的视角提高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首都师范大学的罗劲教授从学科前沿视角介绍了中国智慧的脑认知原理。
随后,赵旭东教授针对五名教授的精彩演讲进行评论,并与台下的嘉宾及各位师生进行了问答互动,对研讨会演讲内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思想的碰撞同时延续到了接下来的茶歇交流环节中。
最后,会议开展了世界怎样看“一带一路”的对话。由伍锡洪教授主持,eddie tong、cristina j. montiel、norainimohd noor、rongjun yu与陈继静五位教授围绕主题展开对话,在意见的交锋与思想的碰撞中,全场的气氛被推向高潮。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研究所、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台湾高雄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菲律宾马尼拉雅典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等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此次交流,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沟通永远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通过文化传播奠定民心相通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有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