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发展背景及主要研究领域
心理学是当今科学体系中与数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医学、社会科学并列的七大“枢纽科学”之一。与其他学科主要研究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不同,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世界和行为模式。例如,人类智能和智慧如何产生,如何感知和感受万物,人格和禀赋何以不同。就如同自然世界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一样,人类心理世界也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心理学拔尖人才实验班侧重培养学生对人类心理和行为规律的深刻洞察力,引导学生将所学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到政治、经济、文化、健康、环境等各个领域,助力人类社会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展心理学学科建设的高校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心理学专业研究生。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原有学科基础上设立心理学系,同年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目前,心理学系拥有应用心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学术硕士)和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授予权,社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及相应硕士授予权。近年来,人大心理学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国家最新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人大心理学科被评为“b ”学科;2021年,心理学科进入全球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科esi排名前1%;2023年qs世界大学心理学专业排名中,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4名。
心理学系围绕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为推进学科发展,心理学系在教师自主科研基础上,着力以“社会心理科学与工程”为主攻方向开展有组织科研,通过社会、经济和文化心理调查、社会心理和神经科学实验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围绕社会治理心理学、企业和组织心理学开展应用科学研究,面向社会心理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开展专项工程研究,努力建构心理学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
拔尖人才实验班的特色与亮点
第一,设置交叉课程,凸显应用心理学专业特色。依托人民大学的优势学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着力打造多学科交叉平台,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主要举措包括在心理学核心课程基础上,增设相关交叉学科的课程,塑造交叉学科视野;组建跨学科学术团队,为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强化数据科学技术的训练,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设立实践工作坊项目,提升本科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二,拔尖班师资雄厚,铸就教学相长的育人环境。应用心理学专业拥有优秀的师资团队,师生比为1:1,实行小班精英式教育教学模式。近五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共主持或参与重要科研项目50余项,合计科研经费达1300多万元。教师发表中英文学术期刊论文近400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余部,展现出优秀的科研实力。
第三,专业教学成果显著,以教学改革带动教学质量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成功建设“普通心理学”国家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多人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以及3门课程获校级“123”金课立项;此外,心理学系教师所著《心理学研究方法》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本科生科研项目参与率达到100%,很多本科生在国内和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第四,以完善的实验室,确保拔尖班学生的实验和实训条件。近五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为学生开放脑电、近红外光学成像、行为、眼动、情绪、虚拟现实和行为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自主建设的网上心理测评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室云存储系统和网上在线实验预约系统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完善的研究条件和完备的实验技能训练平台。
第五,充足的经费支持,助力拔尖班学生的学业和科研能力提升。在拔尖班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将获得专项奖学金资助。心理学系为入选拔尖班的学生提供独立的科研基金资助,择优获得资助的项目,按照《心理学系学生科研基金管理办法》(拟),科研经费将专项划拨到导师名下,在导师监督指导下用于学生独立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如获得优秀报告人或者在会议上表现优异,将给予报销会务费。
第六,本硕博一贯制培养,打造特色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在大四仍能保留在拔尖班的学生,将成为心理学系本硕博一贯制培养的优先人选。在大四秋季学期进行遴选,将根据学生科研能力(研究兴趣、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外语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最终人选。
人才培养规划及特点
培养目标:“育才”模型(mit模型)
人大心理学系聚焦国际心理学科前沿,服务社会重大现实需求,建设国家一流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拔尖班着力将学生培养成可堪国家使命,具有良好品德与专业知识能力,能深刻洞见人性本质,洞察人类心理和行为规律,具有学术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心理学人才。
人大心理学人才培养以“育才”模型(make-i-talent,mit;字面为“让我成才”“造就人才”,简称“育才”)作为目标框架。该模型包括6个核心概念:(1)使命(mission):复兴栋梁,强国先锋。(2)能力(ability):研究能力,实践能力。(3)知识(knowledge):理论知识,方法知识。(4)品德(ethic):内修德性,外展德行。(5)洞见(insight):洞见人性,洞察人心。(6)人才(talent):学术人才,应用人才。六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全面育人体系(图1)。
图1 人大心理学“育才模型”(mit)
每名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子,都要认同自己的国家使命,即成长为“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达成使命,应用心理学专业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能力的基础是扎实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内修德性,外展德行。以知识、能力和品德为基础,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最终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洞见人性,洞察人心。经过四年学习,将学生造就成国家需要的学术型人才或者应用型人才,最终担当起作为“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使命。
培养方案:复合型培养模式
(1)双维课程:在教学上,实行小班精英式教育教学模式,以心理学核心课程为茎干,以交叉学科课程为枝蔓,兼顾专业性和通识性,培养复合型人才。心理学核心课程强化理论知识和理论思维能力培养,强化现代方法和技术教学,尤其是实验方法和数理工具训练。依托人民大学的优势学科,心理学系着力打造“心理学 ”交叉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交叉学科思维。
(2)双重导师:生涯导师 学术导师。心理学系为学生配备生涯发展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生活和生涯发展;同时,配备学术导师,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加入学术导师课题组,参加科研例会,跟随导师进行学术研究,培养学术创新能力。
(3)双轮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校内层面的实践包括校内实验室实验,以及“实践工作坊”项目;校外层面的实践则要求学生进入心理学系在北京、山东、云南等地设立的实践基地,开展心理学相关的专业实践,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4)双向视野:人类心理研究的国际视野人民心理实践的本土视野。在所有课程中,教师均带领学生关注国际上有关人类心理研究的前沿,也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民心理实践的需求。此外,专门采取两项举措,培养学生的两种视野:一是邀请国外心理学专家为学生开设高水平的国际化“暑假小学期”课程,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二是设立“心里的人民”寒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各类国民群体的心理调查和研究,并评选优秀调研报告,激励学生读懂人民,读懂中国,培养家国情怀。
未来发展及毕业去向
应用心理学专业主要培养两类人才:一是在本科毕业后能升入国内外一流高校或科研院所在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中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型人才。其中,半数保送或考入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另外半数留学美国的哈佛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二是毕业后能够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直接应用于政府管理、企业发展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典型岗位如各级公务员、人力资源岗位、企业咨询和管理岗位等。